|
 香港二手奢侈品零售商米兰站控股有限公司(1150.HK)周二晚间发布中报,公司收入下降的同时,亏损有所收窄。
核心数据分析:
收入1.550亿港元,较上年同期1.602亿港元下跌3.2%。
毛利润3690.2万港元,较上年同期3270.5万港元增长12.8%。
毛利率23.8%,大涨340个基点。
股东应占溢利亏损3168.0万港元,较上年同期亏损3793.5万港元有所收窄16.4%。
不派息。
行业背景分析:
2016年香港零售市场持续低迷,自2017年二季度开始,下滑趋势接近尾声,市场走向稳定。自2015年7月起,香港零售市场连续下跌长达18个月,直至2017年3月才趋于正面,但人民币兑港元贬值、本地经济前景不明朗、投资市场波动及租金持续高企抵消上述积极因素,从而给奢侈品零售商盈利带来中性影响。
管理层分析:
2017年上半年,香港、中国内地和澳门市场产生收益分别占集团91.7%、0.4%和7.9%,期内亏损减少有赖于成本控制。香港、中国内地和澳门市场毛利率分別为21.9%、19.7% 及20.5%,上年同期分别为16.1%、20.0% 及19.9%。
香港市场收入增加1.6%至1.421亿港元,主要来自11间“米蘭站”零售门店及16间“THANN”零售门店,以及集团直营在线渠道收入。期内集团在元朗新开一间奢侈品门店,另外新增的放债业务已经带来稳定收入及成为集团新收入来源。
中国内地业务上半年骤降96.6%至60万港元,主要因为关闭两间门店造成。
澳门业务于高级会所的销售点收入录得339.3%的涨幅至1230万港元百萬港元
手袋目前仍然是米兰站最主要收入来源,上半年占营业额超过87.6%,收入下跌9.0%至1.358亿港元,其中新品销售收入由2016年同期的1.185亿港元,占集团总营业额74.0%减少至6270万港元,占集团营业额40.5%。手袋产品中50000港元以上产品收入占比最大,达集团总营业额48.3%,其次为10000-30000港元产品,占比27.2%。
评论:
回顾米兰站从上市时的“超购王”,到如今陷入挣扎,拓展放债业务,被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列入“港股迷网50股”评为“不应持有”的过程,伴随着奢侈品行业重心从香港转移至内地,香港零售市场尤其是奢侈品市场遭受重击。
与此同时,集团创始人姚君达不断坚持套现,亦令投资者丧失信心,这亦反应该集团目前1.80亿港元的市值。
来源:无时尚英文网 |
|
|